从春秋伍子胥建阖闾大城至今,姑苏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时刻流动,这座城市的前史和文明回忆得以保存连续。
2023年7月,习来到坐落姑苏古城东北隅的平江前史布景和文明街区调查调研。
沿着石板路,习走进古街巷。小桥流水,河街相邻,白墙黛瓦,移步换景,正是典型的江南水城面貌。
当地担任告知习,姑苏除了姑苏园林、大运河姑苏段两项国际文明遗产,还有七项国际非物质文明遗产。
“住在这儿很有福分,古色古香,处处都是奇迹、处处都是名胜、处处都是文明。百步之内,必有芳草,这句话可以用在这儿。”习对平江前史布景和文明街区提出了“维护好、发掘好、运用好”的明确要求。
一年多来,姑苏市紧记习的殷殷嘱托,继续做精做优古城维护“续、多、新”三篇文章。
姑苏市政协自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古城维护,并活跃助力姑苏园林申遗成功。一年多来,姑苏市政协经过提案、“社情民意联络日”、专题调研、监督、观察等办法,活跃为古城维护更新作业出谋划策,许多定见主张被采用,并表现到有关方针、城市规划和部分作业中。近来,姑苏市政协环绕推进社会力气参加古城维护更新展开主席会议专题洽谈,为建造一座活着的、美好的、富贵的福分之城奉献才智和力气。
“要继续推进古城维护更新同伴方案,不断扩容同伴目标朋友圈,打通更多办法活化使用途径。”洽谈会上,江苏省政协委员,姑苏区、维护区古城维护委员会主任,民革姑苏市委会主委朱依东提及的“同伴方案”很快成为世人评论的高频词。
在以往市政协展开的古城维护调研洽谈中,不少委员提出,因为价值寻求差异多、资金投入大、报答周期长等要素,古城更新维护仍以政府推进为主,社会力气参加远远缺乏,并经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办法,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树立一个一致渠道的想象。
2023年6月,古城维护更新同伴方案发布渠道正式上线,成为古建老宅对外展现、招商引资的重要渠道。该方案一经推出,当即引起广阔委员的重视。朱依东敏捷安排力气,环绕“古城维护更新同伴方案”施行过程中的难点堵点深化调研,展开高质量界别团体提案培养作业,构成的民革姑苏市委会团体提案《关于有序推进“古城维护更新同伴方案”,推进社会资本参加古建老宅活化使用的主张》被列为要点提案进行督办,一批主张已被承办单位活跃采用。
在越来越多社会力气的参加支持下,古建老宅重获重生。中张家巷29号成为首个税收破亿的老宅,32号邻居维护更新项目当选中宣部优异事例,潘氏祖宅项目荣获联合国教科文安排亚太区域文明遗产维护优异奖前不久,第四批古城维护更新“同伴方案”发布,16处具有活化使用条件的古建老宅上线招募“同伴”。
“活着的古城”正以愈加敞开容纳的姿势迎候八方来客。2023年10月,第一批八家国家前史布景和文明名城中心城区政协齐聚姑苏,协作共建跨区域洽谈机制,就“前史布景和文明街区维护开展”进行主题洽谈交流,深化32号邻居等城市更新一线实地观察。“前史文明街区在维护原有的前史和文明价值的一起,应不断与时俱进,凭借契合时代特点的手法和办法深挖文明内在,招引更多人来此旅行、寓居,才干完成昌盛开展。”在火热的交流互鉴中,各地政协决计将加强更大规模、更多范畴、更深层次的交流联络,以洽谈民主之力助推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共赢的古城维护新格局。
历经2500多年前史沧桑的姑苏古城,古城老巷记录着城市肌理,孕育出昆曲、古琴、宋锦、缂丝、香山帮传统修建营建技艺、姑苏端午风俗、碧螺春7项国际非物质文明遗产,姑苏评弹、桃花坞木版年画、苏绣等很多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则是城市魂灵。“不只要在物质办法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习的嘱托是广阔政协委员的记忆犹新。
平江路上各类非遗作业室、文创商铺树立,传统与现代照应,在古今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市政协委员、姑苏桃花坞木版年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乔兰蓉正是其间的一座“桥”。
2023年7月,习走进乔兰蓉的文创产品店内,并亲身体会木版年画印刷技艺,一幅姑苏区域极具代表性的年画著作《一团和气》栩栩如生。“当年,我的教师将桃花坞木版年画技艺传给了我。紧记的嘱托,我将更好地传承发扬桃花坞木版年画这一传统技艺。”现在,乔兰蓉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叙述非遗故事、传承非遗技艺,将非遗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沿着平江路再往里走一些,寒香会社后有一个小小的“融入式洽谈爱无碍”委员作业室里藏着“大爱”。“不落下每一个人!咱们坚持发掘和培养残疾人手工艺者,更多地从完成自我价值层面给予重视。”作业室牵头人、姑苏区政协委员、区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金云介绍道,寒香会社先后与14名残疾人达到协作意向,帮忙售卖手工艺品,现在展销产品已包括钩针、刺绣、珠串、手绘等十大品种,累计销量达5668件。与残疾人协作开发的手语咖啡系列马克杯、挂耳礼盒等文创产品也经过网上商城敏捷翻开商场,在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加持下,成为人气一路攀升的网红产品。
河岸边,三两位游客拿着手语咖啡,在阵阵评弹声中,以平江路粉墙黛瓦为布景打卡摄影。“咔嚓!咔嚓!”这是归于他们,也是归于姑苏古城的美好回忆被定格下来。(通讯员 杭东初 顾怡 记者 江迪)